汽车前沿网 新闻 暑运路上的青春护航——记呼铁局暑运志愿者服务纪实

暑运路上的青春护航——记呼铁局暑运志愿者服务纪实

七月的阳光炙烤着站台,蝉鸣声与列车轰鸣声交织成一曲繁忙的暑运乐章。在人潮涌动的火车站里,一群身着蓝色马甲的身影穿梭其间,他们是活跃在呼铁局暑运一线的青年志愿者。作为其中一员,我与来自不同高校、不同专业的伙伴们一道,用汗水与微笑搭建起旅客出行的温暖桥梁。这段为期 [X] 天的志愿服务经历,不仅让我见证了铁路暑运的有序运转,更在与旅客的朝夕相处中,读懂了责任与奉献的深刻内涵。

一、初心如炬:岗前培训筑牢服务基石

加入暑运志愿者队伍的第一站,是为期三天的岗前培训。在铁路局的实训教室里,资深客运员王师傅向我们演示检票闸机的操作流程时,金属按键上的凹痕格外醒目:"这些都是常年重复操作留下的印记,每个细节都关系着旅客能否顺利乘车。" 他的话让我意识到,看似简单的引导工作,背后是对规则的精准把握和对旅客的深切关怀。

培训中最难忘的是应急处置模拟课。当模拟场景里出现突发疾病的旅客时,医护专业的志愿者小林立刻上前实施心肺复苏,动作标准而沉稳。这个瞬间让我明白,志愿者团队的力量源于多元背景的融合 —— 有学交通运输的同学能精准解读列车时刻表,有擅长外语的伙伴可帮助外籍旅客,而我们共同需要的,是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能力的决心。结业仪式上,我们对着志愿旗帜庄严宣誓,胸前的工作牌在灯光下闪耀,仿佛在诉说着即将开启的责任之旅。

二、步履不停:服务现场书写青春担当

正式上岗的第一天,早高峰的候车大厅已挤满了背着行囊的旅客。我的岗位是进站口引导员,重复着 "请提前准备好身份证"" 大件行李请走绿色通道 "的提示,不到半小时便口干舌燥。正当我准备喝口水时,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在人群中踉跄了一下,我急忙上前扶住他。老人攥着我的手说:" 闺女,我要去 [地点] 找儿子,眼神不好使,你能帮我看看检票口吗?" 那一刻,他掌心的温度让我突然理解,

我们的每一句指引、每一次帮扶,都是旅客旅途中的安心依靠。

在服务台值班时,我遇到过形形色色的需求:有妈妈抱着熟睡的孩子询问哺乳室位置,有学生拿着皱巴巴的车票担心赶不上车,还有旅客因行李超重急得团团转。记得一位独自出行的老奶奶,用方言反复说着 "票丢了",我蹲下来慢慢倾听,终于在她层层包裹的手帕里找到被揉皱的车票。当我帮她重新打印好乘车凭证,老人从布兜里掏出两颗水果糖塞给我:"好孩子,甜。" 那一刻,汗水浸透的制服不再沉重,反而因这份质朴的感谢而充满温度。

暴雨突至的傍晚,是对志愿者应急能力的考验。当广播里传来列车晚点的通知,候车区瞬间响起此起彼伏的询问声。我们分组行动,一组在检票口实时更新信息,一组为滞留旅客分发热水,一组协助工作人员维持秩序。我注意到一位年轻妈妈正用纸巾为孩子擦拭被雨水打湿的裤脚,立刻跑去拿来备用的塑料袋让孩子套在鞋上。"谢谢姐姐!" 小朋友奶声奶气的道谢,让潮湿的空气里流淌着暖意。那个夜晚,我们在候车大厅坚守到最后一班列车进站,看着旅客们带着安心的神情踏上旅途,疲惫的笑容在每个人脸上绽放。

三、微光成炬:平凡故事里的温暖共振

志愿服务的每一天,都在上演着动人的细节。在母婴候车室,志愿者小陈总记得提前调暗灯光,用温热的毛巾为熟睡的婴儿盖住小肚皮;在无障碍通道,体育专业的大刘总能精准地背起行动不便的旅客,步伐稳健如行走在平地上;而在售票厅,学计算机的小吴开发了简易的退票指引图,让老年旅客也能看懂自助设备的操作流程。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,如同散落的星辰,汇聚成照亮旅客行程的银河。

让我深受触动的,还有老铁路人的言传身教。某天清晨,我看到一位客运员师傅跪在地上,用镊子仔细夹起检票口缝隙里的碎纸片。"地面干净了,旅客心里也敞亮。" 他朴实的话语,让我明白服务精神从来不是口号,而是体现在弯腰捡拾的细节里,藏在耐心解答的语气中。当我们跟着师傅学习如何用身体为旅客挡住拥挤的人潮,如何在列车进站时用标准手势指引方向,这些传承已久的职业素养,正通过我们的实践继续延续。

在与旅客的互动中,我们也收获着感动。有位经常往返于两地的商务旅客,每天路过服务台都会停下来问候:"孩子们辛苦了。" 他说,看到我们的笑脸,就知道旅途不会孤单;还有一群暑期研学的小学生,用彩纸折了千纸鹤送给我们,稚嫩的笔迹写着 "谢谢大哥哥大姐姐"。这些双向的温暖,让志愿服务不再是单方面的付出,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。

四、行远思深:志愿精神在实践中升华

当暑运接近尾声,整理服务日志时,我发现本子上记满了各种小故事:帮助旅客找回遗失的行李箱、为少数民族旅客翻译乘车信息、在深夜陪伴独自乘车的老人直到列车进站…… 这些片段串联起的,是我们与铁路、与旅客共同度过的时光。最后一天离岗时,我特意绕着站台走了一圈,目光掠过曾经坚守的岗位,仿佛又看见自己第一天在这里紧张地核对车票,看见暴雨中奔跑着传递信息的身影,看见无数次弯腰帮扶旅客的瞬间。

这段经历教会我的,远不止于服务技能的提升。它让我懂得,在快节奏的社会里,一句耐心的解答、一次及时的搀扶、一个温暖的微笑,都是消解焦虑的良药;它让我看见,铁路系统的高效运转背后,是无数像王师傅那样的基层工作者日复一日的坚守;它更让我坚信,青年的价值不仅在于掌握知识,更在于将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的行动力。正如一位志愿者在分享会上所说:"我们或许无法改变暑运的繁忙,但可以用自己的方式,让每一位旅客的行程多一份温暖。"

当最后一班列车的灯光消失在暮色中,我们脱下蓝色马甲,却把志愿服务的精神牢牢穿在了心上。这段暑运旅程,是一次关于责任的实践课,一堂关于共情的必修课,更是一曲由无数平凡人共同谱写的奉献之歌。那些在站台上流淌的汗水与微笑,那些与旅客相遇的温暖瞬间,都将成为我们青春里最明亮的印记,时刻提醒着:当我们选择伸出双手,便是在为这个世界增添一份美好的可能。

暑运终会落幕,但志愿精神永不褪色。带着这段经历赋予的成长与感动,我们将继续以热情为舟,以担当为桨,在服务社会的长河里,划出属于新时代青年的耀眼浪花。

(注:文档部分内容可能由 AI 生成)
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文字、图片、视频、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,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。相关作品的原创性、稳重陈述文字无法一一核实,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,请联系我们,本站将立即予以删除。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kuaixun.cc/archives/4409.html

作者: admin2

广告位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返回顶部